王瑞平:关于当前中国汽车市场与动力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时间:2022-03-23 08:06:57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3月18日,由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乘用车动力总成专业委员会(以下英文简称SCP)指导的“破局双碳 2022车用动力系统国际高峰论坛”以数字连线云直播的形式举行。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乘用车动力总成专业委员会(SCP)理事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先进动力系统分会(APS)主任委员王瑞在本次论坛上发表了《中国动力,品牌向上》的主题演讲。以下是主要演讲内容。

一、2021年市场回顾

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疫情的不断反复,国际地缘冲突升级,内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新能源转型加速深化,全球产业链核心原材料供给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承受了巨大的内外部压力。但是即便如此,自主品牌没有轻言放弃,而是迎难而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从2020年的35%攀升至2021年底的45%,重回了历史的最好水。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人为之自豪的。

我想分两个部分,就市场和动力发展的方向和大家进行分享: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021年都发生了哪些对汽车行业,特别是动力领域影响较大的事件。我把它归纳为了八个方面,包括了碳减排已经达成全球共识,新能源车翻倍增长,国产混动技术飞速发展等方面。

◆大事件一:碳减排已达成全球共识

在主要的汽车市场,虽然在时间和力度上有差异,但是各国对碳减排已达成共识。欧洲比较激进,2035年新车的均碳排放目标为零。中国在2035年新能源的占比将达到50%;而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也重新加入巴黎协定,设立2030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达到50%的目标。特别是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的发布,极大的促进中国汽车工业加快向新能源的转型。

◆大事件二:中国市场新能源车增长翻倍

2021年,中国市场包括混动、插电、电动在内的电气化车型渗透率,从前年的7%,一跃超过17%。

其中HEV的车型由2020年的41万辆增长到59万辆。PHEV由21万辆增长到52万辆,BEV由90万辆增长到237万辆,实现高达160%的增长幅度。

◆大事件三:国产混动的飞速发展

事实上,在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转型,重点是在于动力系统的电气化转型。在过去的几年,自主品牌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来研发混合动力。2021年,各大车企都相继推出新型的混动系统。其中混动专用变速器实现多挡位的创新,以及HEV、PHEV和REEV等多应用的创新。

◆大事件四:混动加速了发动机的高热效化

发动机的热效率是带给混动系统高效率的关键所在,以发动机热效率40%为例,通常热效率提高一个百分点,整车的节油率可以改善2.5%。随着混动技术的发展,对发动机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不断的努力,自主品牌的高效发动机也在不断刷新国际优秀水

◆大事件五:绿色燃料动力不断创新

面向碳中和,自主品牌企业也在持续努力研究新的绿色燃料,并取得创新的超越。其中,甲醇动力、甲醇混动和氢燃料电池已经产品化,氢发动机也有多家完成样机开发,热效率可达到42%到44%。

◆大事件六:国产车在高端市场表现出色

各种技术上的创新和超越,也体现在了自主品牌车型向高端化的发展。像一汽的红旗、长城的坦克、吉利星越L、领克等车型,在市场上的表现也是非常出色。

◆大事件七:世界范围限电引发了电价暴涨

我们讲了很多积极的影响,也有一些给我们增加困难的影响。就像去年下半年,世界范围发生了大量的拉闸限电,电、煤、天然气价格暴涨,由此也引发我们的思考。在发展规划中,环保的限制和发展的需求如何保持衡,是需要进行深度考量的。

◆大事件八:芯片严重短缺的问题

这是另一个至今还在困扰汽车企业的重大问题。去年因为缺芯造成了全球损失产量1000万辆,中国损失200万辆。这也引起我们来考虑行业今后该怎样布局产业链,才能保证供应链的安全。

综上所述,过去一年的经历,应该带给我们以下方向的思考:

第一,电气化转型的窗口期机会将转瞬即逝,企业必须要抓紧时机跟进变化。

第二,市场的走势会受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企业也需要多元化发展,确保能够低风险地可持续发展。

第三,中国品牌在快速成长,趋向成熟,要通过更多的创新来保持发展势头,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我们要认识到创新是企业的基础,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第四,疫情和区域冲突形成的对供应链的有极大挑战。今后需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战略来布局。

回顾2021年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我们也看到了未来的机会。纵观全球汽车制造强国,海外市场都占据了相当高的比重。所以,放眼全球,中国品牌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我们相信,只要做强品牌,就一定能够做大市场。

二、转型创新提升品牌

接下来我想谈一下对于转型创新品牌提升的一些思考。

◆全球动力市场展望

首先,国际能源署对全球动力市场的展望。预测是基于三种场景,至2060年控制气温的上升在2℃以下,或者按照2020年政策场景持续的升温,会达到2℃以上,这个结论是升温控制在2℃是其认为可操作比较强的方案。按照如此方案的推进,即使到了2060年,在全球范围内,汽车动力还是以电气化为主的多元化场景。电气化的占比达到77%。

◆中国动力市场展望

对于中国市场的电气化进程,如前面所述是快于全球其它市场的,但是对未来的进展速度,各大专业咨询机构的预测也有很大差异。2030年电动车的占比预测,保守和激进的预估在30%到60%之间不等。由此可见差异是非常之大,这也说明市场的变化的确有很大的复杂,因此企业的技术储备要尽可能聚焦在灵活度更高技术上。

·中国市场电气化技术走向的变数(一):电池涨价

市场变化的复杂也表现在不同的方面,首先是去年以来的电池原材料锂的暴涨,打断持续多年电池成本持续下降趋势。碳酸锂从每吨5万元以下一举突破到每吨50万元,而锂材料每涨价10万元,对电池成本的影响大约在每度电50到100元不等,也根据所用锂含量,上涨50万元意味着每度电成本上涨250到500元,这就可能会触发动力电气化方案路径改变,会促使它趋向于可持续化降本方向。

·中国市场电气化技术走向的变数(二):镍金属涨价

另一个电池的正极主要的材料镍,现在被大家戏称为“妖镍”,因为最也出现大幅度上涨。主要原因是俄罗斯的镍金属占世界产量的23%,而且随着俄乌冲突,俄罗斯出口受阻,镍金属出现暴涨,所以为什么叫它“妖镍”。短短几天时间飞速上升,这也同时给电池成本雪上加霜。镍金属的成本其实占到电池材料成本10%。最几天已经突破每吨10万美元,上涨了四倍,这就意味着电池成本至少要上涨30%。受到诸如此类的成本上涨因素的影响。期,据说有16款电动车型大幅提价,一些小型电动车甚至因为成本压力停止生产。

·中国市场电气化技术走向的变数(三):原油涨价

还有原油的涨价,尤其是俄乌冲突以来,更是暴涨。一年之内,从每桶64美元突破到135美元。特别在最一周内就涨了35%,使得客户用油成本压力剧增,我想市场一定也会更加渴望省油的技术快速出台。

·中国市场电气化技术走向的变数(四):进一步油价调整

当然中国的油价也深受其影响,商品油发生连续的涨价,今年第五次油价调整,92号油已突破9元,95号油已接10元,并且市场预计将可能呈现七连涨。以上这些,将对电气化技术走向产生怎么样影响?

◆电气化动力方案出现分化

相关专业人士分析认为,电气化的动力方案会出现分化:

一方面,原材料涨价造成了电池成本的大幅上涨,而电池成本相对比较低的混合动力,这方面的市场权重应该会有所提高,因为混合动力的成本仅为BEV动力成本的一半或四分之一以下。这取决于其所用的电池量,其可以有效的缓解市场对于燃料涨价压力,比如混动系统的节油率达到40%以上的话,对于混动客户就意味着油价下降40%。

◆混动技术的降碳排贡献

因此,混合动力是更加符合当前能源的实际状态,并且具备市场和环境双重需求的、有效的电气化路径。在于混动技术减碳排放贡献方面,虽然不同的权威机构评估有些差异,但混动能够大大降低碳排放观点是一致的。左边这张图是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是在国际市场充电便利的条件下做的,认为HEV与电动车相当,PHEV好于电动车的排放;右边是中汽中心对中国市场的预测,是按照PHEV大部分不充电的计算。而对于HEV,如果按照最新高效混动系统计算应该会更低。

◆混动的技术优势

另外,混动在技术上也有明显优势,因为它没有排他,和燃油技术以及电动技术的融入非常高,它具有一种技术可以适应多种领域的属,能够优化过去和推进未来的技术灵活

也就是说它既带动了占市场需求大多数燃油车进行升级减排,也有利于推动电动技术发展。

在硬件方面,从HEV到BEV,三电基础技术,能够相互带动共享技术提升。

◆电气化基础技术台化、模块化开发

在具体技术研发中,只要秉承台化、模块化的方向,就能够覆盖从混动到电动的全部应用。

◆智能控制共享

在软件方面,混合动力的控制系统更是覆盖专用车和电动车的控制模块,也可以实现混动和纯电动的技术共享。实际混动技术涵盖动力领域方方面面的科技水,代表动力领域最全面的科技引领,能够充分体现动力品牌力。

三、发挥混动优势 加快行业转型

◆混动的发展是2030前碳达峰的重要保证

总之,企业的转型之路应该就是混动、电动并举,向电气化的全面转型,这也是有历史传承车企的优势。混动其实也是在现有的政策场景下,保障2030年前碳达峰的重要技术。

按2.0路线图的目标要求,我们从乘用车的保有量、报废量、新车销量对二氧化碳增减的影响来进行测算,随着高排放老车型的淘汰和低排放新车型的投放,汽车尾排减碳的步伐是在加快的。从数据也可以看出,乘用车全国报废量2021年为630万辆,按照十五年前生产的车辆为第一阶段油耗目标,均二氧化碳排放每公里250克,到2030年淘汰车辆是2015年前生产的车辆是满足第三阶段油耗目标的,均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每公里160克。乘用车新车上市量, 2021年均二氧化碳排放为每公里117克,2030年均二氧化碳排放可达到每公里75克,对比2021年整车新增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每年882万吨,到2030年,新增排放量出现负210万吨,明显可以看出碳达峰拐点出现在2030年之前。按照2.0路线图混动占比,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是可以如期实现。

最后来归纳一下混动带给客户的十大优势:

(一)省油,这是毋庸置疑的。

(二)长续航,没有里程焦虑。

(三)燃料补给便利,因为加油站随处可见。

(四)安全高,因为没有安全隐患。

(五)相比传统车更舒适、安静。

(六)动力响应更快。

(七)同时也具有电动车的驾驶感受。

(八)更高的可靠,因为简化了发动机和变速箱结构,让它们在一些具体的固定功放下工作,可以减轻它的负荷,所以可靠相对更好。

(九)低维护费。更高的可靠也会带来更低的维护费用。

(十)高保值率。高的可靠和耐久自然也会带来更高的保值率。所以我们在此也希望全行业能够发挥混动优势,来推动产业的快速转型。

    推荐阅读
    精华推荐
    一周热门
    热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