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我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53.4万辆和148.7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6.1%和32.0%,同比分别增长32.0%和27.8%。2月,除新能源汽车与出口同比大幅上涨的拉动因素外,车企端的补库存也极大地推动乘用车产销量同比增长。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受芯片供应短缺等因素影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乘用车企业的库存普遍偏低,甚至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当前,车企都在积极补库存。
车企大集团喜忧参半
由于春节假期、传统淡季的影响,2月车企大集团销量较1月相比普遍有很大的下滑。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车企大集团销量还是涨势喜人。
数据显示,2月,上汽集团销量为32.2万辆,环比下降29.32%,同比增长30.6%。上汽大众、上汽乘用车的稳步增长是上汽集团总销量实现超过同比增长30%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上汽大众,继1月实现销量50%的同比增长之后,2月再次实现同比大幅增长。2月,上汽大众销量达到9.06万辆,同比增长了79.41%。这一方面与大众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上升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关。与上汽大众销量连续两个月的上涨不同,上汽通用2月销量仍处于下降区间。2月,上汽通用销售7.60万辆,同比下降了0.8%;1~2月累计销售18.60万辆,同比下降10.0%,拖了上汽集团总体销量持续增长的后腿。
东风公司公告显示,2月,东风公司汽车销量为20.55万辆,环比下降32.33%,同比增长35.18%;汽车产量20.52万辆,同比增长23.49%。1~2月,东风公司汽车销量为50.91万辆,同比增加18.95%;汽车产量48.36万辆,同比增长9.13%。其中,2月,东风本田终端销量为54907辆,同比增长22.1%;东风有限的数据显示,2月,东风有限旗下乘用车事业板块(包括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销量为63688辆,同比下降1.5%。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山崎庄平认为,2月工作日较少和持续的外部调整是东风有限面临的挑战。
长安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长安销量为13.8万辆,环比下降50.17%,同比下降15.10%。可喜的是,长安福特2月销量达到11934辆,同比增长9.17%;长安马自达2月的销量则达到了6289辆,同比涨幅达到58.56%。
2月,广汽集团销售汽车14.35万辆,环比下降39.53%,同比增长36.47%,成为车企大集团中涨幅最高的企业。其中,广汽旗下合资车企贡献很大。2月,广汽本田销售汽车5.71万辆,同比增长39.06%。缤智、皓影、雅阁三款车型月销均过万辆。1~2月,广汽本田累计销量达13.56万辆,同比增长14.24%。广汽丰田的销量与广汽本田不相上下。2月,广汽丰田销量达到5.01万辆,同比增长20.72%,今年累计销量达15万辆,同比增长14.24%。广汽三菱2月销售新车3632辆,也实现同比增长20.99%。
自主品牌市场表现稳定
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63.4万辆,同比增长27.9%;市场份额达到42.6%,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2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63.7万辆,同比增长20.3%;市场份额为44.6%,上升了2.2个百分点。陈士华表示,总体上,自主品牌乘用车基本达到了去年同期的水平。
比亚迪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其乘用车销量再度突破9万辆大关,达到90268辆,同比大涨336.2%。比亚迪今年前两个月月销量都突破了9万辆大关,这已经超越了很多合资车企,充分显示出比亚迪综合竞争力的增强。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为比亚迪总销量的持续增长做出很大贡献。2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了87473辆,同比暴涨335%。至此,比亚迪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169万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超级霸主”。
2月,上汽乘用车销量达到6.4万辆,同比增长113.4%。新能源汽车同样是上汽乘用车销量增长的主要贡献者,而且上汽乘用车的新能源汽车还实现了国内外市场双丰收,在海外市场热销9184辆,同比劲增67.5%。
广汽传祺2月销量达到2.38万辆,同比增长73.53%。其中,主力SUV传祺GS4月销超过了1万辆,继1月之后再度月销破万辆,展现了比去年更强的稳定性。1~2月,广汽传祺累计销量达到6.04万辆,同比增长25.45%,实现了虎年开门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广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品牌广汽埃安,2月销量达到8526辆,同比增长163.23%;1~2月,累计销量达到2.46万辆,同比增长131.78%,是广汽集团所有业务板块中销量涨幅最大的企业。广汽埃安销量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产能的释放。1月末启动的广汽埃安工厂二期产能扩建工程已于2月中旬完成,用时仅15天,及时增援了产能利用率一度达到160%的广汽埃安一期工厂。
2月,吉利汽车销售新车78478辆,其中,中国星·高端系列产品销量占比达到了24.5%;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8.5%。
2月,奇瑞汽车集团销量(包含乘用车和商用车)为60419辆,较去年同期增长26.4%。其中,奇瑞品牌2月销量为44396辆,同比增长31.4%。1~2月,奇瑞汽车集团已累计销售新车147459辆,同比增长17.3%。
中汽协统计的各系别市场份额显示,1~2月,德系和日系车型的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都有所下降,分别为21.2%和21.1%。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这与德系、日系新能源汽车销量不高有关。“当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乘用车市场的重要增量因素。1~2月的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17.9%。那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未能取得大突破的企业,市场份额自然会有所下降。”许海东如是说。陈士华还进一步解释称,船大调头难。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德系、日系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虽然近几年相关企业也在积极推进电动化转型,但规模越大的企业转型也会越慢。而且,新能源汽车目前就是在抢夺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相较于自主品牌尤其是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突飞猛进,传统优势燃油车企短期内的确会被打得措手不及。
供应链紧张 车市规模受影响
中汽协统计的数据显示,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6.8万辆和33.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倍和1.8倍。虽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仍处于高速增长的区间,但行业整体发展却存在很大隐忧,芯片、原材料供应紧张带来的成本上涨、车型涨价、企业亏损运营加剧,甚至将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
长城汽车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长城汽车销售新车70792辆,同比下降20.50%;生产新车70631辆,同比下降16.90%。长城汽车在公告中称,2月产销量的大幅下滑主要是因为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供应不足所致。也就是说,芯片的供应问题已经影响了长城汽车正常的生产和销售节奏。当前,芯片和原材料供应问题已经成为乘用车企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的重大考验。
今年,由于芯片和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车企成本大涨,近20家车企发布了涨价公告,其中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小鹏等新能源车企,单车涨幅多在3000~6000元的区间内。3月17日,据奇瑞新能源官方消息,奇瑞小蚂蚁将涨价3000~4100元不等;比亚迪近日也进行了本年度第二次涨价,涨幅在1000~7000元;特斯拉则再次调整了Mpdel 3和Model Y的价格上涨约1.8万~2万元。
长城汽车旗下欧拉黑猫、白猫两款车型甚至已经宣布停产。对此,长城欧拉品牌首席执行官董玉东解释称:“我们已将费用分摊做到极致,但依旧亏损。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上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下调30%,这让黑猫、白猫两款车型处于艰难境地。现在每卖一辆车,就亏损1万元。”董玉东如是说。
陈士华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汽车企业大多一直都处于亏损运营的状态,芯片和原材料持续供应不足带来的成本上涨导致企业资金压力更大。他称,此前业内外普遍认为芯片供应紧张问题可能会在今年有所缓解,但事实上,大家的预期普遍过于乐观,当前的芯片供应仍存在很大缺口,而且在短期内很难得到缓解。
与芯片供应紧张同时向新能源汽车行业施压的还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从上游镍、钴、锂等矿产资源,到碳酸锂、氢氧化锂、六氟磷酸锂等关键原料都处于不断上涨的区间。以动力电池中的主要材料碳酸锂为例,2021年初为5万元/吨,目前价格已突破50万元/吨,上涨超10倍;六氟磷酸锂从10万元/吨上涨至50多万元/吨;电池级钴从20多万元/吨上涨至55万元/吨;硫酸镍从2万多元/吨上涨至4.1万元/吨。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让电池企业不得不调高动力电池的价格。去年11月,比亚迪宣布电池产品涨价20%,国轩高科、鹏辉能源随后跟进,宁德时代也上调了部分电池价格。动力电池涨价的同时,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也在持续退坡,多重因素让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成本压力骤然上升。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表示,此次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过大,单靠产业链的某一环节很难消化全部上涨的压力。董扬甚至称,持续的成本上涨可能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由于中国新能源市场前期是由财政补贴培育而成,市场不会接受新能源汽车价格明显高于同等级传统汽车。因此,新能源整车涨价空间极小。如果电池涨价幅度超过新能源整车企业可承受的程度,极有可能出现两年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下降的局面,颠覆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董扬说道。
乘用车出口也遇挑战
中汽协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乘用车本月出口14.6万辆,环比下降21.0%,同比增长72.3%;1~2月,乘用车出口33.1万辆,同比增长84.0%。虽然我国乘用车出口仍处于大幅同比增长的区间,但面临的形势却不容乐观。数据显示,2月,新能源汽车出口的贡献度达到了52.0%,也就是说,我国当前汽车出口的增长有一半以上都来自新能源汽车出口。但如上文所述,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正在遭遇芯片和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这种成本的上涨也会传导至汽车出口环节,给新能源汽车出口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同时,严峻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也给我国汽车带来新挑战,当前,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俄乌冲突。瑞银发表报告称,乌克兰局势虽然对汽车企业收入损失有限,但供应链中断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会造成更大不确定性,由于乌克兰供应商的关键零部件短缺,大众和宝马等一些欧洲汽车制造商已经停止了部分欧洲工厂生产,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主要汽车原材料包括用于汽油车的钯、用于NCM电池的镍、用于轻质部件的铝以及用于半导体的氖和其他惰性气体,在芯片短缺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影响可能更为广泛。
许海东介绍:“去年,对俄乌市场出口量占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的4%~5%左右。而当前乌克兰市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对俄的运输、结算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些一定会影响到对这两国的汽车出口,但具体会产生多大影响目前还不好判断。”许海东提醒相关企业,要做好形势判断,审慎做好汽车出口相关工作。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汽车行业的发展本身也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各种国际政治经济因素也会影响中国汽车出口。虽然我国汽车出口目前处于不错的发展状态,但总体看,还会面对一些新挑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