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次粪菌移植,患者高先生水样便逐渐好转,大便隐血基本消失,肠源性感染控制良好,血培养转阴……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外科监护室收治的一名重症患者,经特殊的“粪菌”治疗后,已转危为安,顺利出院。
元旦前夕,患者高先生因外院“脐疝修补术”致肠坏死,继而发生严重感染性休克,并接连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肝性昏、肠衰竭迷等紧急情况,每日血性稀水便竟达到2000-3000ml,并发血流感染,已完全依靠呼吸机及大剂量升压药维持,病情一度危及生命。
心急如焚的家人将其转诊至第九人民医院后,九院普外一科紧急开展抢救,经保护性肺通气、胃肠减压、肠道去污等多项综合抢救后,患者循环逐渐好转,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血氨下降,神志转清。但每日2000ml水样便仍未得到明显改善,肠道症状依然明显,生命安全仍岌岌可危。
一筹莫展之际,普外一科主任李幼生及王鹏飞副主任医师,结合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等情况,提出了粪菌移植治疗的建议,深处绝望的妻子立即同意了医生的治疗方案,希望能为丈夫博得一线生机。
经过各项检查,确定由患者侄子担任该例肠道菌群捐献者。粪菌提取过程中严格避免外源污染,经专业处理、离心分离后,成功从捐献者粪菌提取出健康粪菌提取液,再通过鼻空肠管缓慢滴入患者肠内。24小时后“奇迹”出现了,高某的水样便量明显减少。结合综合治疗及多次粪菌移植后,患者全身状况逐渐好转,肠内营养耐受良好,肾功能在经过5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支持后也逐渐恢复,心肺复苏后遗症、四肢肌力也有所好转,后成功脱机,并于近日顺利出院转至当地医院继续康复治疗。
粪菌移植是指将健康志愿者的粪便,经过特殊处理后移植至患者肠道,以其重建正常肠道菌群达到治疗疾病效果的技术,在我国中医史及现代医学中早有相关记载。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态等研究的逐步深入,粪菌移植在国内外学界备受关注,这个鲜有听闻的技术也不断被运用到各类肠道疑难症状的治疗之中。
九院普外一科李幼生主任团队长期专注于肠衰竭、肠瘘及腹腔感染的治疗;在疑难、复杂及危重胃肠道疾病的外科治疗与营养支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更借助多学科联合诊疗,有效建设危重患者生命支持体系。科室自2018年开展第一例粪菌移植治疗以来,已有数百名患者受益,该技术成熟可靠,过程安全,为众多疑难肠道疾病患者解决了诊疗难题,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