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启动 “科技大脑”成为助力

时间:2022-03-17 14:02:02来源:粤科网

3月15日,《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补助(2021年)》《2023年度基础研究计划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23年度基础研究计划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3个项目申报指南在广州市科技局官方网站“广州科技大脑”栏目集中发布。这是“广州科技大脑”首次服务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受理工作。

构建分类有序的经费资助体系,增强指南发布仪式感

“十四五”时期,是广州市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关键时期。广州市科技局锚定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目标,围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持续加大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推进科技领域全面创新改革,力抓科技政策扎实落地,着力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

今年以来,广州市科技局对广州市科技计划体系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将 “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 的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与科技计划体系紧密结合,提高政府主导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益,并构建了分类有序的市财政科技经费“3+3”资助方式,即3种前资助资助方式:竞争前资助、协议类前资助、定向组织前资助;3种后补助资助方式:政策后补助、创新大赛后补助、绩效评价后补助。新的资助方式,大幅减少了传统依赖专家同行评议的竞争项目支持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进一步拓展创新大赛后补助、绩效评价后补助等创新评价机制,对于科技服务机构建设、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等专题项目,考虑其市场化程度较高,具有良好的社会面基础,将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的方式,引入风险资本、银行机构等参与评审,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与资金链加速融合;对于孵化器与众创空间建设、科普基地建设等项目,将重点关注其运营情况、服务能力、经济和社会效应、绩效产出等,通过绩效评价和“以赛促评”等方式进行支持。

为便于科研人员掌握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指南发布时间,增强指南发布的“仪式感”,从今年起广州市将固定于每年3月15日、4月15日集中发布科技计划项目指南,具体申报信息可登陆广州市科技局官方网站“广州科技大脑”栏目(https://gzsti.gzsi.gov.cn/pms/homepage.html)、“广州科技创新”微信公众号查看。

“广州科技大脑”亮相,将成为科研人员的“AI助理”

3月15日,市科技局建设的“广州科技大脑”首次服务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受理工作。与传统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相比,广州科技大脑主要有三大革新。

一是设计理念革新——从科技项目管理转变为科技创新服务。

传统的科技项目管理系统关注的是科技项目从遴选-立项-结题验收的过程管理。“广州科技大脑”除了科技项目过程管理功能外,更像是一位科技服务“AI助理”,其服务功能随时响应科技企业和科研人员所需,包括科技政策精准推送、企业投融资对接、办公场地查找、科技中介服务优选等。上述功能将在年内陆续完成开发上线。另外,即将于期上线的“政策精准推送模块”,系统能自动根据单位注册所在地、单位质类型等信息,自动推送相应的科技政策,提高政策的检索效率和精度。如果是一家黄埔的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广州科技大脑的注册登录后,系统将精准推送国家、省、市和黄埔区的相关科技政策。如果也关注其他区的科技政策,通过政策个化订阅即可实现同步浏览。

二是系统架构革新——强大的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服务能力。

“广州科技大脑”专门搭建了“数据仓库”,大幅增强数据信息的交互、复用运用,从而大幅减轻科研人员项目申报填表负担。“交互”指系统具有强大的互联互通能力,可以实现跨部门、跨层级数据自动调用,例如科研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同步”读取历史承担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的数据,而无需重复录入;再如企业无需填报财务经营状况,通过录入广州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备案的年度审计报告的备案号,就可以一键调取年度审计报告的核心财务数据。“复用”通俗地讲就是一次填报多次复用,例如,科研人员只需在个人注册环节中一次录入本人的学历、学位和职称等证明材料,就可以在不同项目申报阶段一键调取,而不需要重复上传。

三是业务流程革新——数字化再造科技业务办理流程。

“广州科技大脑”充分利用互联网、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革新业务办理流程。利用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实现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网上签订,彻底免去科研人员跑腿盖章的烦恼,同时强化了项目合同的防篡改能力。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部分补助项目的自动核定,免去企业和个人项目申报环节,实现政策兑现的“免申即享”。利用数据加密技术,实现科技项目“双盲”评审,最大限度隔离专家与评估机构和被评审项目利益相关人;通过与广东省科技厅共享科技专家库,实现科技专家的质、量双提升,有力保障项目评审质量。

链接

今年首批集中发布项目共三个,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补助和基础研究。

(一)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补助(2021年)

该补助是为了落实《广州市科技创新条例》、《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修订)的通知》(穗府规〔2020〕1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动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工作举措,主要分4个类别对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活动予以政策补助,拟投入财政支持总额超过2亿元,单个事项最高补助可获得3000万元。一是新药临床研究补助,对上年度新启动新药临床研究并承诺在广州市内实现新药产业化的单位,对符合条件的每个新药临床研究项目给予最高750万元的补助金额,每家单位所获此类补助上不封顶;二是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补助,对上年度取得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首次注册证书的企业,对符合条件的每个器械产品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补助,每家企业所获此类补助上不封顶;三是机构认证补助,对上年度首次获得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机构(GLP)认证批件、首次获得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可委员会(AAALAC)认证、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建成I期研究病房并投入使用的机构,给予最高400万元的补助;四是研发及临床试验补助,对上年度为本市生物医药企业提供生物医药研发技术服务的GLP、合同研究机构(CRO)、生物医药产业中试台等研发服务机构,以及完成新药临床试验项目10项(含)以上的本地GCP机构,视不同情况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补助。

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补助首次增设“视同市级科研项目立项”内容,由开展新药临床研究和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研究项目的机构推荐1名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视同其承担1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该举措将为相关科研人员在申报广州市各类人才政策、办理职称认定提供便利条件,免除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参与新药或医疗器械临床研究的积极

(二)2023年度基础研究计划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该项目主要支持在广州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进行原始创新、前沿探索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的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领域,以及研究手段主要以理工科为主的交叉学科。该项目将按照《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简政放权改革工作方案》的有关规定,纳入全过程管理简政放权改革试点,项目组织单位在项目申报、专家评审、立项推荐到合同变更、中期检查、验收等全过程拥有充分自主管理权,可自行制定项目管理办法或规程开展项目遴选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纳入简政放权的项目全面实施经费使用管理“包干制”。今年该项目将全部面向35岁以下的博士青年科技人员,预计将支持不超过2000名青年博士在穗开展基础研究工作。

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优化基础研究人才发展制度环境,打好基础、储备长远。3项举措先行先试,刷新全国之最。一是破解制度瓶颈,赋予基础研究领域简政放权最大力度。二是优化项目申报遴选机制,构建申报立项最简流程。三是创新评价机制,首创结果导向驱动的验收模式。

(三)2023年度基础研究计划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

该项目为全国首创“市财政资金+自筹经费”的市科技计划项目;以科研项目为引领,以应用为导向,充分鼓励引导高水大学、医院、社会组织结合自身学科发展需要,构建以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育融合发展为目标的基础研究多元投入机制。主要支持与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3所高水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等11家高水医院联合设立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和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市科技局每年对每家共建单位投入不低于140万元,各共建单位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通过这一举措,2023年市财政将通过2270万元的投入引导,撬动在穗高水大学和高水医院投入1.82亿元开展基础研究,进一步加大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

该项目同样纳入全过程管理简政放权改革试点,充分赋予共建科研单位项目立项、管理自主权。鼓励共建单位结合自身优势,培养重点学科和重点人才;鼓励共建单位探索对有研究价值、进展顺利的基础研究项目实行滚动支持,确保科研活动的稳定和连续,有效保障科研成果产出。

    推荐阅读
    精华推荐
    一周热门
    热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