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金融投研数据的应用发展必然是场景化的,未来将以数据整合驱动业务。” 9月7日,朝阳永续副总经理李智在“数字经济引领新增长——第三届中国·上海金融科技(市北高新)大会”上以《十五年来金融投研数据的应用发展》为题,进行了分享。
李智从民营企业的视角,以公司业务为样本,讲述了中国金融投研十五年来的数据产品变迁。
朝阳永续的金融投研客户群体演变过程,恰好是现代金融投研发展的缩影。从2003年的公募基金到2006年的私募风云榜,从2010年的量化俱乐部到2014年的时候的母基金平台,2014年之前的数据服务商基本聚集在资管端。2014年以后,随着政策开放,基金、券商、投顾纷纷涌现。朝阳永续的平台上可以说,有着中国大部分的券商投顾。2020年的时候,母基金平台甚至触达了家办业务。在整个证券行业里,从公募走到私募、量化到现在的偏财富,基本上代表着金融投研的变迁。
李智随后分阶段分享了金融投研的数据化供需趋势。
从数据需求的维度出发,李智指出,数据需求的第一阶段是结构化数据标准化。然而,量化研究需要把结构化的数据编制成各种的因子,于是第二阶段——数据因子化。在这一新阶段,数据有了两个明显的趋势,分别是个性化和另类化,以及非结构化挖掘。国际上,有的量化公司的另类数据应用的比例,在模型里可以达到50%以上的权重。同时,文本也越来越成为资源,重心不再只是数据。
从数据生产的维度出发,数据生产环节的智能化趋势十分明显。比如,以往数据结构化的假设错误非常复杂,需要靠手工摘除。现在基本上可以通过机器完成。数据的处理速度从最慢的3.3天降低到了18秒,基本上没有错误。不仅如此,这意味着非结构化处理的高速发展。
在此基础上,李智分析了投研应用场景的发展阶段。早期主要以投研为核心需求的应用,中期以服务和流量为核心的数据应用,而从现在的趋势来看,数据应用的场景化十分明显,以数据整合驱动业务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李智总结道:“从金融业务数据应用的角度来看,金融投研数据已经从投研辐射到服务,再辐射到现在整个的业务驱动。”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邮箱:contactus@stockstar.com 处理时间: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