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投企业转型背景下的投资价值

时间:2022-11-09 09:44:19来源:证券之星

10月14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财预〔2022〕126号)。其中明确了一条“严禁通过举债收储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整体来看,这一条政策导向会给城投企业传统拿地和开发造成一定影响。


(相关资料图)

2021年下半年以来受房地产影响土地出让收入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力。资深债券市场人士刘继开表示,从目前部分银行的投资逻辑来讲,基本围绕宏观经济和区域风险、城投企业自身基础素质以及财务风险三个维度分析。其中土地出让收入的下降对宏观经济和区域风险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从数据上看全国发债城投有息债务规模逐年攀升,保持10%以上的同比增速。2022年6月末,全国发债城投有息债务规模超50万亿元,债务规模需要进一步关注与管理,城投企业的转型也是迫在眉睫。

对于未来转型方向和市场机会,刘继开认为分为两个方面:

1、企业整合

近年来,各区域城投整合动作频繁,市场关注度明显提升。2021年全国城投整合事件数达到134起,是2018年的2.2倍。今年以来城投整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1-9月,城投整合数量累计234起,同比增长143.8%。城投企业通过整合调整出一些合并型城投企业和新设型城投企业,提升了城投企业的实力,挖掘出企业更深的价值。从数据上来看2011年以来发生整合数量最多的省份是江苏和浙江,然后是湖南、山东、四川、福建和江西,其次主要是重庆和湖北。从债券估值视角来看,江苏和浙江省也是城投企业估值洼地所在。

刘继开表示,从投资角度上来讲城投平台整合给投资者提供了很多投资机会。一是整合后资产实力和评级提升,迈过了很多家投资者的门槛。二是通过合并捆绑压缩母子公司利差,降低了子公司的投资成本。三是通过整合使得区域城投企业主营业务更加明晰规范,使得区域内主、次平台分工明确,可以更好的实现区域内平台企业联动,降低再融资难度。

2、企业转型

城投企业转型可以凭借现有业务积累的优势,结合区域资源禀赋进行。转型的方向有很多,向建筑工程企业转型;向公用事业类企业转型;向商业、产业类转型;向投资类企业转型等等,其中想投资类转型是目前比较不错的一个转型方向。

过往的实践表明,向投资类企业转型有很多典型的案例对我们有很多指导意义,有深圳模式、合肥模式、上海模式、苏州模式等。比如说苏州模式,苏州早在2006年就诞生了中国第一只市场化运作的股权投资母基金元禾辰坤。运用政府投资基金的模式,苏州培育出了一个个完整的产业集群。单一个苏州工业园区,就汇聚了中国众多隐形冠军企业和一整个高端制造产业集群,也实现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五连冠”。而且苏州模式可复制性强、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推广意义。

从9月数据上来看,政府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至8.4%(8月为5.6%),反映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和非税高增。税收上来讲,地产相关税收也在降幅收窄,拖累税收增速仅0.1个百分点。伴随10月专项债迎5000亿发行高峰,可能会助推经济的稳步复苏。刘继开认为,从投资者的角度上来讲,随着经济的复苏,城投企业在企业整合或企业转型后都更具投资价值,参考所在区域的财政实力、区域债务负担、所属城投财务数据及再融资能力可以更好的甄选投资标的。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邮箱:contactus@stockstar.com 处理时间:9:00—17:00。

关键词: 债务规模 土地出让 产业集群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荐阅读
    精华推荐
    一周热门
    热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