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今日视点

时间:2023-05-06 23:00:00来源:大众网
00:40

海报新闻记者 屈晨晨 烟台报道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并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收到总书记的回信,我和同学们都非常振奋、备受鼓舞。我们要将总书记的鼓励和希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扎根基层一线,勇于实践创新,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2级科技小院烟台专硕研究生阳琼霖如是说。


(资料图片)

中国农业大学在云南大理古生村建设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

“请总书记放心,强农有我!”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成立科技小院,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知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如今,中国农业大学已在全国24个省区市的91个县市区旗建立139个科技小院。近日,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他们的收获和体会,表达了为农业强国建设作贡献的坚定决心。

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烟台专硕研究生阳琼霖和郑林峰也参与了给总书记写信。目前,这两名年轻人分别在云南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内蒙古杭锦后旗科技小院开展试验研究,通过自己所学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专硕研究生、内蒙古杭锦后旗科技小院郑林峰

“自找苦吃”,很值得!

“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我们农大科技小院一脉相承,‘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作为农大学子,乡村振兴我们义不容辞。”中国农业大学烟台专硕研究生、内蒙古杭锦后旗科技小院郑林峰表示,收到总书记的回信,欣喜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作为农科学子,我会将自己的所学投入到农业发展中去,把乡村振兴和个人理想结合起来,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作出贡献,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的号召。”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专硕研究生、内蒙古杭锦后旗科技小院郑林峰

2019年,内蒙古杭锦后旗科技小院正式挂牌,这里驻扎了11名硕士研究生,1名博士生,主要开展种养一体化研究,郑林峰主要负责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工作。多年以来,奶牛粪污处理是困扰当地养殖场的一道难题,传统的堆肥技术不仅有损环境卫生,同时肥料营养流失严重。对于科技小院带来的新型堆肥技术,当地农户和企业给予了大力欢迎和支持。“我现在正在开展试验的纳米膜堆肥技术可以通过发酵技术将粪污变成有机肥,不仅周期短、效率高、质量好,而且对环境也很友好,在大幅减少农户对化肥的使用,进而降低种植成本的同时,可以有效改善当地土壤盐碱化,使土壤品质得到提高。”郑林峰表示,经过前期一系列试验,目前该技术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下一步将通过积极引导和带领农民一起参与其中,最大程度地发挥科技小院的优势和作用,为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绿色生态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我本身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小时候父母在外务工,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去田地里,目睹爷爷奶奶面朝黄土背朝天,虽然当时年纪小,但懵懵懂懂中就觉得我国农业还有很多需要发展的地方,想着有没有一种可能通过自身学习把农业发展得更智能,人工投入更少一点、回报更多一点。”小时候种下的强农种子,长大后已然成了参天大树,高考后,郑林峰毅然选择了农学,学习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并一路攻读了研究生。“来科技小院的初衷也是想为当地农户带来先进的技术,去帮他们解决生产上的真正的问题,给他们做一些实事。”郑林峰表示,这种“自找苦吃”很值得。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专硕研究生、云南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阳琼霖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总书记的回信让我很受鼓舞,也让我更加有信心能够把‘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这样一个殷切的嘱托落到实处,我会将自己未来的发展紧密地跟乡村联系到一起,扎实地扎在农业、农村基层一线,在祖国的沃土上贡献青春力量。”中国农业大学烟台专硕研究生、云南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阳琼霖说道。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古生村时提出“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洱海水要更干净、更清澈”,追随着总书记的脚步,2022年2月初,云南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正式挂牌。

驻扎在这里的16名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组建了绿色高值种植和面源污染防控协同作战的多学科攻关团队,旨在阐明面源污染贡献,创建作物增值、污染防控和农民增收的“大理模式”,进一步发挥科技小院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势,深入推动科技小院助力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实现“洱海保护+农民增收”协同发展,从而打造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国家样板。

阳琼霖表示,虽然在这里才短短驻扎了5个月,收获却是满满当当,“这里有在实验室、在课堂上无法接触到的实际的农业、农村问题,那,怎么了解这些问题呢?最简单和最粗暴的方式就是调研。”阳琼霖介绍道,古生村乍一看是挺美好的旅游村,但是通过长期驻扎在一线,深入实践调研,问题就会慢慢浮现,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尤其是洱海保护和绿色高值这一块,需要下一定功夫才能应对。

阳琼霖到农户家里走访

“农民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我们的课题就是什么。”秉持着这样的观念,阳琼霖和同学们一头扎进古生村,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调研,但事情并没有想象的简单,“一开始沟通不畅,需要和农户搞好关系,他们才会信任我们。”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做农家事儿。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很快与村民打成一片,也从他们口中得知目前古生村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并积极向村民科普科技知识、指导村民科学种植养殖。“短短几个月时间,我们真正学会了去紧密联系群众,能够为群众办实事非常有意义,我们的工作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阳琼霖说道。

从校园走向乡村,从实验室来到田间地头。眼下正是农忙时节,带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无数年轻人正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洒劳动汗水,书写奋斗新篇,他们是新农人,他们是乡村振兴的希望。“请总书记放心,强农有我!请党放心,强农有我!”

关键词:

    推荐阅读
    精华推荐
    一周热门
    热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