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工程于近日由多个部委发布正式全面启动,也被列为与“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工程并列的大型工程。在官方的定义中,“东数西算”是指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东数西算”与以往大型工程相比有哪些异同,它的战略发展和投资方向如何?国泰元鑫资产研究部做了如下梳理分析。
从字面意思来看,“东数西算”与“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工程一样,都是资源在区域之间的供需调配。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所以“南水北调”,西部发电成本低,东部用电需求大,所以“西电东送”。那么为什么会需要“东数西算”?如上文所述,几个大型工程的背景均是重要资源的跨区域错配与调度,最终实现国内资源的均衡配置。东部地区经济相对更加活跃,产生的数据量更大,所需要的数据处理能力更多;而数据处理能力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和土地资源,这两个资源在东部地区的成本显著高于西部地区,因此可以将数据处理能力的建设放在西部地区。于是,数据在东西部之间传输,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电力的跨地域调度,整体上优化了资源配置。
实现“东数西算”的痛点和难点在哪里?东部一线城市的数据中心需求较为旺盛,用电用地等供给端审批受到限制,于是很早就有公司开始布局卫星型数据中心的建设,即在一线城市周边,选择用电用地指标相对容易获取的区域,建设数据中心,供一线城市使用——然而实际效果不理想。国泰元鑫指出,其原因用大众熟悉的地产做类比就更好理解:北京国贸、上海陆家嘴的地价贵,打工者就住在河北香河、涿州、廊坊或昆山花桥等地,每日长距离通勤,在路上损失大量时间精力,换取较低的居住成本。数据作为核心资产,对长距离传输的效率、运算处理环境等要求更加严苛,某种意义上宁愿付出较高的资金成本,选择距离更近的、“装修”更好的“居住”环境。因此,要更好的实现“东数西算”,需要解决的就是数据的传输效率和“居住”环境问题。
解决传输效率,就需要“修高铁”。比如上班族住在涿州、廊坊,公交车通勤到北京可能要2个小时,但是有了高铁,到北京的时间可能仅需半个小时。核心网络节点与数据中心枢纽之间的专线直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数据的传输效率。“居住”环境的建设可以按照 “高定样板间”复刻,物业公司也选择原班人马,以满足数据中心稳定运行的需要。
基于以上分析,国泰元鑫研究部总监王懿超认为“东数西算”工程作为新型基建,对投资的拉动作用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高铁”,即骨干网络提速升级;第二,“装修”,即数据中心内部建设,包括计算能力、机柜间数据连接、控温散热系统等;第三,“物业”,即数据中心的运营保障服务。但是,正如地产带给我们的经验一样,建高铁、统一装修物业等手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无法完全拉平地域之间的价值差距,无法从根本上用西部地区的数据中心替代东部地区的数据中心,除非数据的使用需求发生迁移。高铁修得再快,也存在一定的时间损耗,不如直接住在国贸或者陆家嘴快,还容易在路上发生危险。装修和物业管理也很难做到完全一致,正如同一连锁酒店品牌的不同门店在服务内容上也存在差异,数据的要求比旅客更加苛刻。
实施“东数西算”工程还需要解决责任主体和资金来源问题,理解这一点,可以通过“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的实施经验做分析推断。国家级重大项目一般由部委做整体规划和战略安排,由产业链中的央企和龙头企业进行项目的具体研究、申报、招标、施工和运营使用例如“西电东送”就涉及到国网、南网和发电集团。因此,国泰元鑫推测,“东数西算”工程参与的市场主体可能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龙头企业。互联网龙头企业作为需求方代表,汇总各行业应用场景下的数据需求,依据不同的数据需求场景参与数据中心和网络规划。电信运营商作为数据中心和网络资产的持有方和运营主体,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建设规划与实施。第三方IDC运维商、软件硬件厂商、银行医疗政府交通等行业私有云需求方,是工程的补充力量,协助完成项目规划,并基于各自的经验参与到项目的实施和运营之中。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邮箱:contactus@stockstar.com 处理时间: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