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近期半月谈报道,去年为云南农业大学发布“招生”短视频而火爆网络的丁同学,近日又因发布了“续篇”冲上社交平台热搜榜——去年,他在一段自拍视频中说:“欢迎大家报考云南农业大学,我们这里真的不用天天挖地……校园环境也非常美丽。”在他说这番话的时候,背景却是该校一台拖拉机正在校园挖地。一时间,这个视频走红网络。而今年视频的内容是讲述学校将种植的各种水果免费发给学生,“根本吃不完”。
时下,网络上有不少版本的类似招生宣传视频,有的学生展示宿舍里“上床下桌”“内有空调”等优越的住宿条件,有的学生分享学校“樱花大道”“班主任博导起步”等师资力量……虽然有些“土”但接地气,虽然调侃但诚意满满,虽无剧本但彰显了以人为本。这些视频中呈现的学校给学生带来的独一无二的感受,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讲,更像是一种“凡尔赛”,一种学校与学生的双向奔赴。
细看一些类似的招生视频,有时不免为剧中人捏一把汗。比如,各色假发打造的非主流发型以及土味情话般的插科打诨,加之对学校某些不足的批评,这些上蹿下跳的“显眼包”会不会被约谈?然而,从高校官方账号的回应看,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比如,丁同学去年的视频走红后,云南农业大学回应:“学校没有打扰他们”“尊重他的创意和想法”。其他高校面对自家学生“二次元”般的类似创作时,回应也往往略显“卑微”:“你知道我现在压力多大吗?”,或者干脆向网友解释“已经习惯了”……
这些来自官方非批评、非说教的回应,不禁让人又联想起,近年来每到毕业季,一些学生在毕业典礼上“不走寻常路”的表现。他们没有像大多数学生那样规规矩矩走上台,鞠躬、接受拨穗、接过证书、与领导合影,而是蹦蹦跳跳地冲上台,和校领导“比心”“拥抱”“挨个握手”——他们非但没有被批评、被拒绝,反而赢得了老师们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这就是学校给予学生的一种精神关爱:开放、包容、平等。虽然视频表达方式不够一本正经,但这恰恰可以窥见一个学校的格局和态度:让年轻人在自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这种宽容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对年轻人放任自流。去年,很多人担心云南农大的丁同学会从网络上消失,没想到的是,他不仅没消失反而卷土重来了。因为在网络的走红,被很多网友私信咨询一些农业方面的问题。丁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不仅帮他们解疑答惑,还利用自己的“网红”身份积极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所以某种角度上,丁同学的走红及其后续影响,其实也是在展示教育之道——有教无类。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农业不是什么热门专业。但学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注意让孩子们把自身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注意引导他们把所学所得与他人、与社会的需要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教育是深刻的、长久的、负责任的,也是科学的、符合常识的,回归教育本真的。
一份招生短视频往往时间不长,有的甚至只有十几秒,却能让人们读到很多画外音,读出一所学校的文化内涵和育人导向。没有过多修饰、繁缛,但多了诚意、自信,这样的招生短视频,最好再多一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