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之后逐渐丧失新鲜感 网络直播将沦为泡沫经济?

时间:2017-02-25 15:10:25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一则上海13岁女孩花光父母25万积蓄打赏网络主播的新闻,让本已备受争议的直播行业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2016年被称为我国的“直播元年”。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直播平台已悄然成为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竞相涌入的风投资本更是将网络直播推向“风口”。然而,在掘金“粉丝经济”、主播年入千万等表面繁华背后,与之相伴的天价打赏乱象,色情、暴力、造假、炒作等负面新闻,让直播产业也打上了“野蛮生长”的负面标签。网络直播,究竟是代表着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是昙花一现的一场泡沫?

用户的沸腾与主播的狂欢

沈阳人汤浩然在北京某国企工作,独自在异乡生活的他在手机里安装了六款直播软件。每天下班回到家,他就会轮番打开不同的直播软件。“吃饭的时候看美食直播,饭后看体育直播,睡前看游戏直播,春节还用花椒直播抢了100多元红包。”网络直播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他的日常生活中。

像汤浩然一样热衷于网络直播的人并不罕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39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量的47.1%。其中,演唱会直播、真人秀场直播、游戏直播、体育直播等四大直播类型的用户使用率为15.1%至20.7%不等。2016年网络直播市场中,月活跃直播用户高达1亿户,用户总数较2016年6月增长1932万,增长势头强劲。

屏幕外是用户的沸腾,屏幕里是主播的狂欢。

24岁的文静是一名主持人,去年8月,文静正式成为映客直播的注册用户,经过约一周的“潜水”,文静也变身为一名网络主播。

据文静透露,她最多曾在直播的1小时里提现近300元人民币,而经过专业包装的职业主播甚至能年收入近千万元。

来自沈阳的小鹿是直播平台“一直播”的主播。不久前,小鹿辞去了某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工作,从公司白领变成了专职主播。2016年2月,听朋友说直播很赚钱,小鹿开始尝试。只要闲下来,她就坐在手机屏幕前与粉丝互动,经常一播就是几个小时。小鹿直播的内容很平常,但凭借出众外表、甜美声音,还是吸引了众多粉丝捧场,一年下来已经收到粉丝送出的价值100多万元的礼物。

“就是纯聊天,唱唱歌,教化妆,我也不理解粉丝们为啥爱看我的直播。”小鹿透露,大家直播的内容都很雷同,“美女+聊天+卖萌”几乎成为直播的标配模式。

2014年,于志超利用网络直播红利,在沈阳打造了一家网红孵化基地。据于志超介绍,他的“造星工厂”专门为YY、花椒、酷狗繁星等直播平台输送主播,目前,其“包装”的主播高达上千人。

打赏:低成本高回报的实现路径

网络直播的兴起,给普通人提供了展示才艺和欣赏互动的平台,一些“草根”跻身“网红”行列。

一部手机、一个话筒——直播的成本极低,回报却可以很高。

“人气主播在直播时有超过5万人在线观看,鲜花、游轮、豪车……只要主播开播,就有大量礼物向主播‘砸’来”,于志超说,这些礼物可以直接转化为现金,成为主播和直播平台的收入来源。

小鹿说,粉丝也分三六九等,那些动辄送千元、万元礼物的土豪粉丝就被称为“大号”。为了吸引“大号”们持续给自己刷礼物,多数主播尽力维护与他们的关系。

“大号给你刷了礼物,就会对你提出要求,甚至想控制你。”在小鹿看来,“大号”们虽然称自己偶像,实际上却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有时候还得和他们一起吃饭、看电影,甚至每天晚上在微信上说‘晚安’。”

近日,上海一个13岁的小女孩偷偷用妈妈手机给网络主播打赏,2个月花掉妈妈银行卡里的25万元存款。此前更有媒体曝出,有人挪用360多万元公款“刷礼物”。

一名昵称为“康康”的观众告诉记者,自己刚刚看直播1个月,已经花了12万元给漂亮女主播送礼物。康康只要持续给主播刷礼物,就能和主播互动聊天,其他观众也会追捧。“明明知道主播是为了赚钱,但心里就是愿意,因为她满足了你的虚荣心,你不愿意从这场梦境中醒来。”

广大受众为何乐此不疲地为网络直播买单?在南开大学传播学系主任、副教授陈鹏看来,“买单”是网友进行个人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直播拉近了网友和他人的距离,通过送礼,网友获得与此前很难接触到的人的互动,为自身赢得更多的存在感。所以网络直播备受追捧。”

“网民‘狂欢’折射的是粉丝经济的转型升级。”陈鹏表示,在过去,明星只能通过其演艺作品获得的票房和收入,间接感知粉丝。而在直播平台中,网友的互动和打赏让明星直接感知粉丝,粉丝经济变现路径大大缩短。因此,不只是“网红”,越来越多的明星也加入主播行列,粉丝经济反过来又助长了直播行业的发展。

然而,为了投合观众的需要,一些主播不惜突破道德底线,通过色情、暴力内容吸引观众掏钱。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吴亦明表示,直播行业的乱象涉及心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其中利益关系成为主导。“有的人通过花钱来购买存在感,满足虚荣心;有的人则借此成名,为自己牟利创造条件。”

映客平台的主播婷婷告诉记者,平台明文规定“严禁传播具有性行为、性挑逗或性侮辱内容”,但有的主播会在主页注明“榜前十可加微信”,加了微信俩人就算联络上了,有的粉丝就会在微信上要求裸聊、见面。“一些人靠直播平台这个渠道,就隐蔽地把这种交易完成了。”

记者调查发现,为了获得高额回报,一些主播不惜采用造假、炒作等手段。2016年11月,一些主播在一家直播平台直播给四川凉山州贫困区村民发钱,吸引众多观众围观打赏。当地警方调查发现,他们真正的目的并非慈善,而是“吸粉”赚钱,很多发给村民的钱在直播结束后,又被收了回去。主播“快手黑叔”直言不讳:“我两个月能挣60万,就是挣粉丝的钱,总有人愿意给我刷礼物。”

一些直播平台、经纪公司、主播三方合谋,从普通网民观众身上“套利”。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部分经纪公司低价大量购买平台的虚拟礼物,再刷给自己的签约主播,通过“天价打赏”噱头、水军造势等手段把主播捧成“网红”,提升平台流量,最终吸引大量普通网友打赏。整个过程,只有掏出真金白银的普通网友的利益受损,直播平台、经纪公司和主播只付出了少许成本,就能按比例分得巨额利润。

直播经济将沦为泡沫经济?

“网络直播是互联网发展到高端形态的产物,它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直播行业也有自己的发展周期,经历快速发展后,直播将成为一种常态,网民也将逐渐丧失新鲜感。”陈鹏说。

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型网络直播平台已突破300家。然而,受访者普遍认为,大部分直播平台并无鲜明特色,直播内容也呈现同质化趋势,很难引人关注。

网络直播“来钱快”,让很多年轻人趋之若鹜,甚至有不少大学毕业生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当网络主播。小鹿坦言,年轻人如果习惯了用这种轻松的方法赚钱,就会变得浮躁起来,很难再静下心来好好工作,“主播这个职业不能一直做下去的,还是要趁年轻多学点知识。”

伴随着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直播平台低俗化问题也层出不穷,天价打赏、内容违规等问题已经引起相关部门关注。去年,国家网信办颁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加强对直播平台的监管。目前,3万多个违规账号和近9万间直播间已被“封杀”,网络直播行业面临着新一轮洗牌重组。

“直播经济是技术突破、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新经济模式,打破了明星对‘粉丝经济’的垄断,让普通民众也有机会从中受益。”吴亦明说,但问题在于,如果只注重观看数量和网红的打赏额度,而缺乏进一步提升其内容质量、深耕平台与服务方式,直播经济最终只能沦为泡沫经济。

“政策能否发挥实效,关键要看落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表示,直播不能“向钱而生”,要遵循社会公德,传播积极、健康、主流的内容。直播经济发展极快,相关部门应根据最新情况制定政策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规范,让直播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靠‘脸’吃饭的直播绝不是长久生意。”于志超认为,要避免直播产业变成一场泡沫,必须坚持“内容为王”的生存法则,“只有在遵守法规和严守底线的前提下,不断创新直播形式、优化直播内容,才能将网络直播发展为有生命力的IP资源”。(杨洋 赵若姝)

关键词: 泡沫经济 新鲜感 网络

    推荐阅读
    精华推荐
    一周热门
    热门图片